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〕法國有「布列斯雞」,日本有「天草大王雞」,台灣的頂級雞肉在哪裡?養雞協會昨日邀請七名主廚示範「閹雞」年菜,將過去在客家庄過年、祭祀必備的大閹雞,製成閹雞佛跳牆以及黑橄欖香烤雞等東、西方佳餚,讓更多民眾認識這種要飼養八個月才上市,口感Q彈多汁的台灣「閹雞」。

 

台灣「閹雞」Q彈多汁 口感讚

 

養雞協會秘書長馮誠萬指出,閹雞可說是客家庄特有飲食,以前客家人只有逢年過節、祭拜,才能趁機打打牙祭。由於民間深信拜拜用的雞隻「越大越旺」,動輒八、九斤的閹雞正適合。

 

馮誠萬說,民眾在炸雞店吃到的一般是白肉雞,只要養三十五天就能上市。閹雞在六到八周大時就要閹割去勢,減少雄性荷爾蒙,使得牠的脂肪不像一般公雞那麼少,肉質則介於公雞與母雞間,再經過長達八個月的飼養,造就Q彈多汁的特殊咬勁。

 

不同的雞肉,料理的方式也不同。白肉雞年輕、肉裡面的水分多,適合製作炸雞;若拿來當白斬雞,咬下去會軟趴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iwoi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